Cypherpunks Taiwan 小聚圓滿落幕|謝謝每一位參與這場自由技術對話的人
Cypherpunks Taiwan 小聚圓滿落幕|謝謝每一位參與這場自由技術對話的人

3/31,我們在 Tempo House 二樓,正式啟動了 Cypherpunks Taiwan 的重啟。這是一場關於隱私、制度、自由技術與去中心化未來的對話,也是一場由社群自發發起的集體行動。我們想找回一個空間,讓關心這些議題的人可以見面、交流、共振。

Cypherpunks Taiwan 重啟:我們為何再次聚集?
Cypherpunks Taiwan 重啟:我們為何再次聚集?

從 2019 到現在,世界與網路都變了很多,但我們對隱私的渴望沒有改變。在數位身份、鏈上足跡與 AI 大模型全面滲透的時代,Cypherpunks 的核心信念——Privacy is necessary for an open society in the electronic age,從未如此重要。這些年來,我們見證了[比特幣](/tags/bitcoin)的主流化、Web3 的爆炸成長,也見證了過度中心化平台對個人自由與資訊掌控權的反撲。是時候重新聚集了。

MuSig:一個新的多重簽名標準
MuSig:一個新的多重簽名標準

2019年2月15日,Andrew Poelstra 轉載blockstream。比特幣及Blockstream的Liquid等相關區塊鏈使用ECDSA簽名演算法來驗證儲存在系統裡的幣的所有權歸屬。業界於2008年決定使用這個演算法是基於當時廣泛使用且未申請專利的數位簽名系統。但ECDSA存在一些嚴重的技術侷限,尤其是多重簽名閾值簽名這兩種需要多個獨立方而非單一方的簽名非常難以通過ECDSA來實現。ECDSA簽名擁有十分複雜的代數結構,導致它們非常不靈活、難以操作,迫使比特幣開發者不得不用比特幣指令碼來開發跨鏈原子交換閃電網路這類應用。如果使用更加現代的簽名方案的話,可以讓這些應用更加小巧且隱私性更好。

Cosmos 區塊鏈的工作原理,Part-1:比較Cosmos 與比特幣、以太坊
Cosmos 區塊鏈的工作原理,Part-1:比較Cosmos 與比特幣、以太坊

編者注:本文對 Cosmos 網路中區塊鏈和比特幣、以太坊進行了鉅細靡遺的比較。作者先從區塊鏈系統的棧層出發,分析了比特幣、以太坊在不同棧層上的技術要點,最後迴歸到 Cosmos 網路中的區塊鏈,概念解釋尤為清晰,是不可多得的解釋文。

多媒體區塊鏈:分散式且防竄改之媒體交易框架
多媒體區塊鏈:分散式且防竄改之媒體交易框架

當前多媒體發佈不會保留可自我檢索的訊息交易或內容修改之歷史記錄,經常對原始媒體進行編輯以獲取創意內容準備或篡改通過社交媒體進行錯誤宣傳,然而現在沒有可信任之機制可以輕鬆檢視交易記錄或修改歷史。

比特幣的區塊時間戳保護規則
比特幣的區塊時間戳保護規則

  • *摘要:** 我們檢查了比特幣鮮為人知的兩個規則,這些規則用於防止不法礦工操縱區塊時間戳以獲得不公平的高額挖礦報酬。我們討論了為什麼可能選擇類似2小時MAX_FUTURE_BLOCK_TIME值之類的常數,以及該值會對比特幣現金有何特定的影響。我們得出的結論是,考慮到實施規則時缺乏功能網路,比特幣的時間保護規則似乎相當有效,令人讚嘆。6 NOVEMBER 2019, BITMEX RESEARCH

過去到現在的Bitcoin性能測試
過去到現在的Bitcoin性能測試

  • *摘要:** 我們成功地進行了 35 次初始區塊下載(Initial Block Download, IBD),並記錄了節點與網路同步所花費的時間,從而測試了 Bitcoin Core 的性能。我們使用了從 2012 年到 2019 年的軟體版本。結果表明,軟體性能得到了顯著而持續的改善,但差異也很大。即使使用最新的電腦硬體,舊版本的 Bitcoin 仍難以克服 2015 年至 2016 年期間的交易量提升。因此,我們得出結論,如果沒有軟體增強功能,今天的初始同步幾乎是不可能的。2019年11月29日, BITMEX Research

Latest Posts

Cypherpunks Taiwan 小聚圓滿落幕|謝謝每一位參與這場自由技術對話的人
Cypherpunks Taiwan 小聚圓滿落幕|謝謝每一位參與這場自由技術對話的人

3/31,我們在 Tempo House 二樓,正式啟動了 Cypherpunks Taiwan 的重啟。這是一場關於隱私、制度、自由技術與去中心化未來的對話,也是一場由社群自發發起的集體行動。我們想找回一個空間,讓關心這些議題的人可以見面、交流、共振。

Cypherpunks Taiwan 重啟:我們為何再次聚集?
Cypherpunks Taiwan 重啟:我們為何再次聚集?

從 2019 到現在,世界與網路都變了很多,但我們對隱私的渴望沒有改變。在數位身份、鏈上足跡與 AI 大模型全面滲透的時代,Cypherpunks 的核心信念——Privacy is necessary for an open society in the electronic age,從未如此重要。這些年來,我們見證了[比特幣](/tags/bitcoin)的主流化、Web3 的爆炸成長,也見證了過度中心化平台對個人自由與資訊掌控權的反撲。是時候重新聚集了。

MuSig:一個新的多重簽名標準
MuSig:一個新的多重簽名標準

2019年2月15日,Andrew Poelstra 轉載blockstream。比特幣及Blockstream的Liquid等相關區塊鏈使用ECDSA簽名演算法來驗證儲存在系統裡的幣的所有權歸屬。業界於2008年決定使用這個演算法是基於當時廣泛使用且未申請專利的數位簽名系統。但ECDSA存在一些嚴重的技術侷限,尤其是多重簽名閾值簽名這兩種需要多個獨立方而非單一方的簽名非常難以通過ECDSA來實現。ECDSA簽名擁有十分複雜的代數結構,導致它們非常不靈活、難以操作,迫使比特幣開發者不得不用比特幣指令碼來開發跨鏈原子交換閃電網路這類應用。如果使用更加現代的簽名方案的話,可以讓這些應用更加小巧且隱私性更好。